大家好,我夢想成為一個Problem Solver
大家好,我叫林沛希,夢想成為一個Problem Solver。我相信成就多大,就是取決於你解決的問題有多大。
商業模式1.0就是透過提供Goods或/和Services去獲利。另一邊廂,商業模式2.0就是透過資本+利率滾存的滑雪球方法去獲利。兩邊的模式和能力兼備,已經是很多香港人的必要技能。香港人在商業模式2.0的知識和滲透率,我相信是世界一流的了,就是資本主義啊。
商業模式1.0和2.0的skill set是不同的,我希望幾年內可以把兩者融會貫通。
今天先討論解難能力。香港其中一個經濟支柱是貿易,以前叫買辦,今天阿里巴巴,Amazon,都已經可以全球供應了,為什麼仍然有買辦的洋行生存得了?
最近我看過一個最有趣的買辦故事,就是買賣稀有金屬的。
大家都知道金屬有多少種?有多少種金屬是已經工業化,普及化了?今時今日的智能手機又用了多少種以前沒有人要的金屬呢?所以金屬是其中一種令我們科技發展大幅提升的基礎。所以chemistry是一科非常核心的infrastructure。而科學家就是整條產業鏈的開端,他們把新的技術研發出來之後,需要資本家建立出一個Prototype,將其轉為成功的商業模式(因為科學家通常研發出來的只是一個方向和模型,建立一個原版通常需要大量資本投入)。從而可以令到新技術普及化,商業化。
資本家切入這個市場之時,他們需要足夠的原材料去建立這個Prototype。而這個時候,他們就需要這個買辦。
這個人長年在不同地方的礦場,被棄置的垃圾堆中尋找寶物。他會用低價把一些還沒有人發掘出價值的東西買起來,然後小心翼翼的把這些不同特性的金屬,好好囤積在自己不同的國家的倉。靜待不同的政府,大型商業機構,需要這些奇怪金屬時,他就可以高價賣出。這個商業模式,是建基於他對金屬的了解,和熱愛。
他分享了一個故事,他一單生意可以賺取的利潤已數百萬美元計,但是如果你不是熱愛這些東西,要你每天在落後國家的礦場,冒着生命風險,日曬雨淋,其實並不好過,所以就養活出他這樣的一個人。
一個國家級的買辦。
為什麼那些國家/大公司沒有自己管理和囤積這些原材料呢?對於他們資本雄厚的公司來說豈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?同樣道理,如果說回香港的進出口業,外國客人為何不直接和中國的工廠直接購買產品呢?
因為管理整條供應鍵是吃力不討好的事,很多時候鞭長莫及,要在美國或歐洲管理好整個供應鏈並不容易。良好的管理是十分重要。說到底,一間公司經常要衡量的事情就是,如果所有的東西都由自己公司完成,對比將一部份東西outsource到外面,究竟何者才有更大的經濟效益?
所以一個人的解難能力如此重要,當他能提供最有效的解決方法案,這個生意就是他的了。
The story is here:
Anthony Lippmann
Comments
Post a Comment